來源: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侯艷
中國廣播網
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校車安全管理條例草案》圖片來源:中國網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下午4點22分,中國政府網首頁上出現了一條新聞: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校車安全管理條例(草案)》。至此,在前后半年的時間里,這一條例草案終于瓜熟蒂落。
這半年里,從“奪命校車”事故頻發,到溫總理要求法制辦迅速制定安全條例,到草案征求意見7千多條,再到“校車安全”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每一件事,都在全社會的關注下發生。而今天我們最關心的,依然是同一個問題:拿什么來真正消除校車安全之痛?
去年11月27日,溫家寶總理在第五次全國婦女兒童工作會議上指出,國務院已經責成有關部門迅速制訂校車安全條例。
溫家寶:我要求法制辦在一個月內制訂出校車安全條例,也就是說,把校車安全問題真正納入法制的軌道。這樣才能引起人們的重視,并且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消息一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而國務院法制辦在起草條例的過程中除了按程序進行調研、座談、上網征求意見之外,還少有的接受了本臺記者的兩次專訪。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校車安全被寫入其中。報告指出,農村中小學布局要因地制宜,處理好提高教育質量和方便孩子們就近上學的關系。報告還強調,要辦好農村寄宿學校,加強校車安全管理,確保孩子們的人身安全。
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校車安全管理條例(草案)》也貫穿了這一原則,草案要求地方政府依法保障學生就近入學或在寄宿制學校入學,減少學生交通風險。對確實難以保障就近入學且公共交通不能滿足需要的農村地區,要采取措施保障學生獲得校車服務。
國務院法制辦公交司司長趙曉光說,對于解決校車問題,城市和農村有不同的方式。
趙曉光:通過就近入學、發展城市公交、對農村和城鄉結合地區的校車問題就通過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分擔的方式來解決。
在國務院法制辦就《校車安全條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征求意見階段,很多人著重就農村地區如何發展校車提出意見,趙曉光表示,相關部門對此作了充分考慮。
趙曉光:我們在進一步完善條例征求意見稿的時候有一種考慮,就是對難以保證就近入學并且公共交通沒有覆蓋到的農村地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保證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獲得校車的服務,對于提供校車,國家要通過建立多種渠道籌措校車的經費,而且要通過財政資助、稅收優惠、鼓勵社會捐贈等多種方式來及時為農村的孩子們提供校車。
清華大學教授丁兆林指出,校車問題的解決,得益于采取了符合國情的手段、措施。
丁兆林:盡量讓學生就近上學,納入公共交通體系之中,這是很重要的。按照中國現有情況,完全靠校車解決學生上學不一定現實,要解決校車的問題不能僅僅著眼于校車的規格或和跟哪個國家比,用哪個國家的標準,它最終要解決的是教育問題,是孩子的問題。
草案明確了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校車安全管理職責;規定了學校和校車服務提供者保障校車安全的義務和責任;對校車安全技術條件和校車駕駛人資格條件規定了比一般客車更為嚴格的要求;賦予校車通行優先權,對校車最高時速和嚴禁超載作了明確規定。草案還明確了法律責任,對違法使用車輛或提供校車服務、不履行安全管理責任等,分別規定了法律責任,包括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丁兆林同時指出,草案的及時起草和公布值得叫好,但是我們還應繼續關注草案的完善和執行。
丁兆林:任何一個條例或新的政策的出臺,任何一個涉及全國范圍的政策的出臺,需要細致的調研和各方面利益相關者的博弈、爭論之后才能制定。這個條例比較迅速,我相信這個條例是第一個層次,任何一個條例都是需要逐步完善和提高。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條例草案經進一步修改后,由國務院公布施行。
下一篇
校車安全重在監管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bapduodu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