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西晚報
作者:楊洲芬
王亞飛車上貼的孩子的畫
秦志剛和孩子們在一起
4月9日,太原長鼻子校車運營已滿一年,這一年里運營情況如何?最初運營時,每輛幼兒園校車上只有幾名學生,只有6輛校車辦好了標牌上路,現在的情況如何?校車能否順利上路,以前最發愁的是標牌審批的速度比較慢,如今的審批情況如何?
連日來,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晉龍捷泰校車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校車司機、學生及家長。
變化
經過一年的運營線路已有23條
2015年4月9日,太原首批5輛長鼻子校車正式上路,運營一個月時就有兩條校車線路暫停,而坐校車的孩子只有15人。
6日上午,記者在晉龍捷泰校車有限公司見到經理關愛萍時,她一臉笑容,說經過一年的運營,太原市民對校車已經比較認可,各方面都有了較明顯的改變,現在正在運營的線路有23條,乘坐的學生人數達到近500人。關愛萍說,23輛校車跑班線運營的線路,每輛車跑一個線路,上座率占到70%;還有一些幼兒園和辦學機構長期租用專業的校車,以及一些點對點校車,這些校車的數量有37輛。目前太原市區共有60輛校車行駛在路上,其中,19座的34輛,41座的22輛,56座的4輛,除了56座的校車和一輛41座的校車因為情況特殊配有兩名照管員和一名司機,其他校車上都是一名司機與一名照管員相結合的搭配方式。
對于校車上學生人數的變化,記者7日跟隨的3輛班線運營的校車司機最有話說。
王亞飛跑的是恒大綠洲到八一小學的線路,每天7時許,他到恒大綠洲小區接孩子。因他住得較遠,每天早上6時許,要先到位于建設路長風橋的校車公司開上校車出發。
7日6時58分,王亞飛在恒大綠洲東區西門接到了坐這輛車的其中9個孩子,“還少一個?”隨車的照管員楊瑞琴發現有個孩子還沒有來,趕緊給家長打電話,沒等接通,就看見孩子急急忙忙跑過來了,她一邊招呼孩子上車坐好,一邊幫孩子們系好安全帶。人到齊了,一路上,她時不時提醒孩子們要坐好、注意安全等。而王亞飛則專心開著車。
這樣的場景,幾乎在每輛班線運營的校車上都會發生。
王亞飛走的這條路線是最早運營的線路之一,接送的是八一小學和九一小學的學生,這輛車平時負責接送31名學生上下學。王亞飛說,去年這條線路剛剛開始運營的時候,車上只有7個孩子。
除了王亞飛,記者跟隨的另外兩輛校車的司機和照管員也都說,現在乘坐校車的學生都是30余人,比剛開始時乘坐的人數不止翻了一番。
校車運營初期,一些報了名的家長最后沒有選擇校車,問其原因,他們說校車的停靠點不是學校門口或小區門口,而是公交站臺,孩子要走一段路才能坐上校車,途中的安全難保障。那么,現在的情況如何?
關愛萍說,現在這些已不是問題,一些小學門口已有了專門的校車停車位,如八一小學門口。即使現在開通的班線車輛經過的校門口沒專門的停車位,也有部分私家車會為校車的停靠讓路。“以前校車停靠時,學校的保安或門衛還會出來攆我們。現在不僅不攆我們,還幫我們預留停車位。”關愛萍說,在一些學校門口,如果有私家車占了校車的停車位,不僅是交警、學校的保安出來協調,連學生家長也站出來要求私家車車主挪位置。“這也是大家對校車的一種認可吧。”
不僅校車停靠有了保障,關愛萍說,去年一輛校車要上路運營,手續審批起來比較復雜,需要教育部門、市交通運輸部門、交警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四部門審批,審批的時間比較長。現在手續的審批已不再是困擾他們的難題,相關部門給了很大的支持,也加快了審批速度。“像前一陣我們要開通一條線路的時候,剛把線路設計交上去,轄區的交警隊在過年期間就上路實地勘察了。”
在跟隨中午放學送孩子們回家的兩輛校車上,記者發現,在校車準備啟動時,校車司機和照管員都會提醒孩子們系好安全帶,行車途中也會時不時地提醒孩子們坐好,不要吃零食,到了孩子們即將下車的小區,照管員會提前提醒他們收拾好東西,遇到孩子們的家是在馬路對面時,照管員會手牽著手送他們安全過了馬路,再返回校車上。“以前停靠都是選擇公交站點,現在好了很多,有的小區門口專門給留了停車位,這其實都是為了孩子們的安全著想。”采訪中,校車司機和照管員談到孩子們時都是一臉幸福,說教師節的時候,孩子們也會給他們送玫瑰花,他們心里挺暖的。
慢慢相處中校車司機、照管員和孩子們的感情深了
關愛萍、隨車采訪的3位司機和3位照管員都說,之所以會越來越有信心,除了覺得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外,更重要的是與孩子們相處后日久生情,以及孩子們無形中給他們的一些鼓勵。
故事
校車司機秦志剛調到其他線路一天常開線路的孩子非要他回來
王亞飛說,他覺得校車司機是一個前景比較好的職業,而且家人也支持,只是覺得挺對不起自己的孩子。王亞飛的妻子是幼兒園老師,孩子現在5歲,一直都是爺爺奶奶接送,“我們兩口子都在照顧別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卻照顧不到,有時候真覺得不是滋味。”
在王亞飛駕駛的校車上,有兩幅孩子們畫的畫,其中一幅畫了兩個蘋果房子,作者是九一小學四年級的小劉,她說可以給校車上增添點色彩。
秦志剛的車上也有孩子們的畫作,全是孩子們感恩節和圣誕節那會兒畫的。秦志剛說,去年冬天,他被借調到別的校車上,才一天時間,就有孩子家長希望他回到原來的校車上,因為有的家長說孩子鬧得不行,不是秦志剛開車,就不去上學。“我真的是剛走了一天,第二天去單位準備接著走那條線路的時候,我們負責調度的工作人員就把我的車鑰匙要走了,我當時還納悶呢,后來人家讓我接著跑八一小學這條線。”秦志剛說。
一年級的姑娘小怡,就是當時鬧著要秦志剛回來的孩子之一。小怡和秦志剛的感情特別好,每次放學見了他都親切地叫他秦爺爺。小怡的奶奶說,秦師傅和車上的照管員小王都是很負責的人,他們當時聽說秦師傅被調走了,就強烈要求校車公司把秦師傅調回來,最好是孩子坐校車的幾年里一直都是他和小王負責這條線路。
孩子們叫48歲的司機“莫姐”叫23歲的照管員“王奶奶”
7日上午11時10分,記者來到了山大附小學校門口,這趟校車是開往體育路的班線。一到校車前,記者就看到司機莫志萍在擦車。
11時30分,山大附小的學生們放學了,孩子們陸陸續續上了車。細心的莫志萍和照管員王雅婷就像孩子的家長一樣,叫他們寶貝,問他們熱不熱,還幫幾個孩子脫掉了外套,這些舉動就像家人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很溫暖。
“王奶奶,給我梳辮子。”有個小朋友一上車就讓王雅婷給她梳辮子,話音剛落,“我也要梳”“我也要”,好多小女生圍過去讓王雅婷梳頭。看著王雅婷清秀的臉龐以及時尚的裝扮,記者怎么看她都是位90后,孩子們怎么會叫她奶奶呢?
而接下來走進校車里的孩子們,對莫志萍的稱呼更讓記者大跌眼鏡。在之前的聊天中,記者知道莫志萍以前是公交車司機,退休后閑不下來的她又專門參加了校車司機的培訓成為一名校車司機。
“莫姐,看我今天寫的詩。”一名四年級的女學生一上車就把筆記本遞給了莫志萍,而這樣的詩,莫志萍經常會看到。“這是他們班的小才女,每次寫下日記和詩的時候都會給我看。你說,孩子們怎么會那么聰明。”
孩子們為何會稱已經48歲的莫志萍為“莫姐”,稱23歲的王雅婷為“王奶奶”?車上的孩子說王雅婷“啰唆”,像奶奶,而莫志萍關切,像鄰家姐姐。
聽了孩子們的話,王雅婷笑了。她說,孩子們會叫她奶奶是因為她不讓孩子們在車上吃零食,即使說好話也不好使,有時候她不在車上,莫志萍就會對孩子們松一些,時間一長就有了這樣的稱呼。“當然這樣的稱呼,只是孩子們在開玩笑的時候才會叫,很多時候,還是會叫我們老師。”
跟了一路,記者也確實體會到了王雅婷的“啰唆”,不過她的這些啰唆卻讓人覺得暖暖的。在校車行駛的過程中,一名學生直接躺在了座椅上,因為擔心遇到急剎車,王雅婷勸說了好一會兒,這名學生才坐起來。看到一名學生看網絡小說,因為學生的媽媽曾給她打過電話,不想讓孩子看這些小說,王雅婷就在一邊勸誡。看到有的學生掏出零食,她就會把零食沒收,暫時幫學生保管起來。“有一次,有個孩子在車上吃糖葫蘆,可把我們嚇壞了,萬一扎住了可怎么辦。”莫志萍說。
期待
他們還有期待。
關愛萍說,現在公司還準備分批引進100輛校車,下個月會再接回20輛校車,以滿足市場需求。“很多家長、單位選擇我們,因為不僅我們校車自身的安全有保障,司機、照管員也都要定期培訓,最重要的是我們能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安全的乘車環境。”關愛萍說,
秦志剛說,希望政府能大力扶持校車產業,“我覺得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很好,但是現在光靠我們自己宣傳是不夠的,希望社會各界能幫忙宣傳,讓更多人知道。”另外,也希望學校能區別對待校車與私家車,有條件的話,最好能讓校車開進校園內,校車的停車問題解決了,孩子們上下車也安全了。
照管員小王說,除了每天能照顧好校車上的孩子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坐上校車。“我家孩子在雙西小學上學,以前校車公司也規劃過那條線路,可是因為路太窄了,校車往那一停路就堵了,所以這條線路就沒建成。”
小怡的奶奶說,她希望太原的校車能越來越多,畢竟校車多了,就能解決不少家庭接送孩子的困難。而且校車多了,孩子們都乘坐校車,校門口的擁堵問題也就解決了。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bapduodu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