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經濟觀察網
作者:網絡
導語:政府部門現在對于推廣校車上的重視程度與推進成效,還不及三年前。
經濟觀察網 耿慧麗/文3年前的3月28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校車安全管理條例(草案)》。隨后的4月5日,《校車安全管理條例》作為國務院第617號令正式實施。在此之前,接二連三、死傷慘重的校車安全事故在全國兩會期間得到高度關注。
與3年前這個時候校車問題受到空前的關注相比,如今校車問題幾乎被人遺忘。
前不久的全國兩會期間,諸多社會熱點問題被兩會代表熱議,重拳反腐、簡政放權、依法治國、一帶一路等等,但校車問題無人提及。在早于全國兩會的地方兩會上,山東、甘肅等地雖有少數代表依然在關注校車問題,但很快便淹沒在信息海洋中,沒有引發社會輿論關注。
是校車問題已基本解決、不值得再關注了么?答案正相反。
《校車安全管理條例》頒布實施3年,至今仍有許多省份尚未出臺條例實施細則。那些已經出臺地方實施細則的省份,校車推廣也大多處于停滯狀態。
從銷量看,在《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出臺的2012年,全國校車大幅增長,共銷售2.7萬輛,2013年校車銷量便止步不前,銷售2.8萬輛,僅微增4.8%。2014年全國共銷售校車2.47萬輛,同比下降13.25%。
可以看出,三年過去,校車銷量不升反降,還不及2012年的銷量。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不重視,全國性的《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出臺后各地沒有積極推進落實。實事求是地說,政府部門現在對于推廣校車上的重視程度與推進成效,還不及三年前。
這也讓最初高度看好校車、認為其市場容量不亞于全國所有客車銷量的專家、熱情投入技術與人員開發校車的企業、有意投入校車運營的民間力量大為灰心。從地方兩會代表有關校車的提案看,校車推廣依然有很多難題。如經費來源、誰來運營、誰來監管等推廣中的關鍵問題一直都在政府多個部門的互相扯皮中。福建甚至還出現過民辦學校校車聯合民間力量一口氣購買52輛校車最終因各種審批手續不齊無法上路只能閑置的尷尬。
比如一些地方的教育負責人曾直白表示,沒有正規校車,校車出事和自己沒什么關系,有了正規校車,反而要為這些校車運營、安全提心吊膽,萬一出事,怎么也脫不了干系。
從現實看,在政府、教育部門的議事表上,教育資源投入不均衡、高等教育機會不公、未成年人性教育與安全意識,確實都是更重要緊要的問題。校車問題,如果沒有接二連三的慘痛事故,危及不到領導的烏紗帽,確實不那么緊要。
但問題是,《校車安全管理條例》作為國務院頒發的令,屬于行政法規,地方政府與各部門有責任有義務貫徹落實。而且不同地區經濟差異很大,校車的購置、運營管理不可能按照全國一盤棋來走,需要地方政府與相關部門因地制宜,在實際推廣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校車問題不解決,校車安全事故還會不斷發生。那種“不推廣校車就沒有那么多麻煩”的想法,其實是自欺欺人的僥幸。沒有正規安全的校車,一有麻煩絕對是大麻煩,從學校到教育到交通等主管部門領導,都脫不了干系。
3月18日,山東省就發布了2014年11月19日蓬萊的校車安全事故處理結果,包括兩名副市長在內的40余人受到處分。在這場導致11名幼兒死亡的事故中,所謂的校車同樣是非正規校車,與此前教訓慘痛的校車安全事故一樣。
當初高調、高規格出臺的國務院令第617號如今陷入被架空的尷尬境地,從依法治國的角度看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而正規校車得不到推廣,就意味著還會有無辜幼兒、學生與幸福家庭被慘痛交通事故“襲擊”。不管是從國家層面、宏大視角還是從平民角度、兒童安全角度看,校車都不應該像現在這樣被遺忘下去。
上一篇
黑校車問題為何屢禁不止
下一篇
設立校車停車位,私家車頻搶地盤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bapduodu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