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袁新文
近日發布的《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農村90%以上的幼兒園是民辦的,公辦幼兒園不到10%。所謂民辦幼兒園,其實大多是未注冊、沒戶口、辦學條件和質量都不達標的“黑”幼兒園。在山東省青州市的一個村子,17個孩子擠在一個家庭作坊式幼兒園里,令人對他們的安全深感不安。許多地方農村民辦幼兒園的辦學水平、食宿條件、教師數量、整體素質等都存在突出問題。
更令人憂慮的是校車。近年來發生的多起校車事故,大多禍起民辦幼兒園。2012年底江西貴溪發生的校車事故至今令人心痛,一輛7座面包車載著15個孩子和1名教師翻進水塘,造成11名兒童不幸遇難。涉事的“春蕾幼兒園”多年來一直無證經營,是典型的“黑” 幼兒園。貴溪教育局負責人透露,像這樣未經審批、無證經營的鄉鎮“黑”幼兒園在貴溪至少還有20多所。
既然這些民辦的農村幼兒園條件不達標,安全隱患大,為什么沒有被整治、查處、取締,反而多年一直“黑”著、而且成了農村學前教育的“主力軍”?根本原因在于,當地政府對學前教育特別是農村學前教育投入不足,公辦幼兒園、托兒所少得可憐,而許多農村家庭的留守兒童需要托管、保育,對學前教育需求旺盛。地方政府在難以解決農村入托難的情況下,對大批“黑”幼兒園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任其“自然生長、自生自滅”。
特別是在西部地區,許多山村遠離鄉鎮中心。由于不能住宿,面對離家幾十里、甚至上百里的鄉鎮中心幼兒園,山村孩子和家長只能望而卻步。寧夏教育廳一位負責人坦陳,“在學前教育體系中,農村的學前教育尤其是難點。”從資源總量到辦園質量,從師資數量到投入力量,農村學前教育仍然處于嚴重不足甚至“饑渴”的狀態。
為什么農村學前教育長期投入不足?癥結就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對學前教育的輕視、漠視、忽視。在一些地方官員眼里,學前教育是“娃娃的事”、是“小不點兒”的事,投了錢也顯不出明顯政績。與這種錯誤的觀念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國際組織和發達國家把學前教育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強調:“兒童早期教育與保育,是從投資中獲益最多的教育階段”;聯合國兒童問題特別會議指出:當今在世界范圍內,沒有任何一個問題比全球兒童的未來更緊迫、更具代表性。
雖然國務院對發展學前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雖然許多地方制定了“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但是,解決我國農村學前教育困境形勢依然嚴峻,加大投入的任務依然艱巨,決不可等閑視之。農村幼兒園,還要“黑”多久?百姓渴望在“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時代課題中獲得答案。(袁新文)
上一篇
江西校車事故應該帶來深層次的變革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bapduodu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