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大眾網
作者:校車
對于平陰教育改革來說,應對學校撤并之后的一系列考驗,不僅需要擔當更需要智慧。撤點并校,并非只是單純的校舍閃轉騰挪。學校撤并之后首當其沖的難題是家遠的學生怎么去上學?特別是對平陰這樣一個山區縣,解決孩子們安全上下學問題,更顯得尤為迫切。
平陰縣委書記朱云生對平陰校車“順利上路”的經歷記憶深刻,“此前去美國考察時,看到當地孩子坐著大鼻子校車上下學很羨慕,當時就想,我們平陰的孩子什么時候也能如此。”
彼時,國內黑校車事故頻發,社會輿論關注度極高。因為沒有太多可供借鑒的成熟經驗,這個風險高、成本高、收益低的校車工程被形容是燙手山芋。平陰教育人沒有猶豫,硬著頭皮接了下來。
“我連車都不會開,管校車能管好嗎?”回憶起5年前學習完浙江德清校車模式、踏上從杭州返回濟南動車的那一刻,作為當時校車項目籌建人員之一、現任平陰縣錦水雙語學校校長的李懷勇有一肚子的話要說。
德清的79輛黃色校車,由縣政府財政出資2000多萬元購買,德清當時的財政收入50.9億元,而那時平陰全縣財政收入不過五六個億,想要政府拿出這么多錢為校車“埋單”,可以說難如登天。
整整半年的時間,平陰進行了大量摸底和走訪,最終解出這道“校車數學題”。“在摸底測算中,校車路過幾座橋,需要等候幾分鐘,我們都經過了嚴格的實地測量統計,并做了模擬運行。”李懷勇至今仍保留著當年他們手工繪制的200多張各鄉鎮校車路線圖,每一張圖上都清晰記錄著每個乘車點上的乘車人數、每個乘車點到學校的距離和所需時間。
憑借這些圖,他們精確計算出了當時的“校車賬本”——全縣至少需購置64輛校車運送5802名學生,購車款總計1500多萬元,縣財政需要每年預算500萬元作為校車經費。單就1500萬元的支出,就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受貸款買房的啟發,平陰教育人想出了一個“按揭買車”的方案,就是依托一家公司,實行“政府主導、部門監管、公司運營、財政獎補”的模式,對校車實行公司化運營,專業化管理。政府出資獎補校車公司,分期8年將車輛收歸國有,向校車運營公司購買服務。
就這樣,從2012年秋季開學第一天起,85輛平陰“大鼻子”校車分批陸續上路,破解了全縣237個行政村2公里以上需要坐車的6000余農村娃上下學的交通安全問題。平陰這個財政并不富裕的小縣城,在山東率先實現了村村通校車。
中通客車營銷總公司旅團校車分公司經理張世良全程參與了平陰校車“上線”,5年來,他見證了全國許多地方校車運行模式,但他始終認為平陰校車在山東乃至在全國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成功案例,特別是其“公司化運營”模式已經被很多地區成功引入。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bapduodu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