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江門日報
作者:網絡
新學期開學一段時間了,臺山市端芬鎮對面洋村村民葉三妹,和她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的生活有了新變化——女兒上學放學,坐上了嶄新、安全的“大鼻子”校車。更讓葉三妹放心的是,孩子身上有張卡,只要上車下車時刷一刷,相關信息就會發送到家長和老師的手機上。“上學路途較遠,以前都是靠租私人車輛接送孩子,現在好了,有了正規的‘大鼻子’校車,省錢、省時、安全。”葉三妹開心地說。
在臺山市,像葉三妹的女兒那樣,坐上“大鼻子”校車的,還有3000多名小學生。從9月1日開始,臺山市首批41輛“大鼻子”校車在端芬、深井、海宴、汶村、北陡5個邊遠山區鎮試運行。
臺山是江門首個實施新型專用校車運營的市(區),其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開展民生實事的成功范本,也為其他市(區)帶來啟示和借鑒。
背景 調整撤并學校衍生新“上學難”問題
近幾年,臺山推進教育創強,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和重新布局。2007年以來,臺山全市中小學校從原來的300多所撤并為約100所。此舉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和提高教學質量,但同時也衍生出農村學生上學路途變遠的問題——學生家與學校之間的距離普遍在5公里以上,最遠的超過20公里。
在沒有統一校車的情況下,家長只好自己接送,或幾個家庭合租私人車,每個家庭每年這部分支出就要過千元,而且時常面臨超載、車況不好等帶來的安全隱患。
破解 “臺山模式”破解農村學生接送難
如何讓孩子們的上學路途更方便、更安全?如何在生活和經濟負擔方面為學生家長分憂?臺山市拿出了一個漂亮的答案:臺山市政府購買服務,教育、交通和公安等部門聯合監管,確定了有實力和責任心的校車服務公司為5個邊遠山區鎮的小學生提供校車接送服務。在費用上,實行分擔原則,學生家長負擔一部分,臺山市、鎮財政補貼一部分,每位學生每月僅交40元,余下部分由政府“買單”。
如何推進? 首先在5個邊遠山區鎮試行
臺山校車項目,是如何從構想演變為現實的?臺山市教育局副局長吳振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講述了其中的“艱辛”。
吳振文表示,注意到農村家長、師生的意見后,2011年12月30日,臺山市長辦公會議首次提出了安排校車解決農村學生上學路途遙遠的問題,但會后其實大家心里都沒底,畢竟臺山財政基礎薄弱。一開始,是對臺山全市16個農村鎮作全面規劃安排,后考慮到實際情況,決定首先在相對更邊遠、更不便的5個鎮試行。
2013年7月,針對5個邊遠山區鎮的專用校車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出爐。2014年,該項目被列為倒逼項目予以推進,并迅速進入招投標、資金籌集和道路配備等階段。
錢從哪來? 資金由家長和市鎮兩級財政分擔
其后的演進顯示,這是臺山政府以購買服務形式開展民生實事的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
吳振文透露,2014年3月13日,臺山在江門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舉行開標會議,最終只有兩家公司參與競投,后以競爭性談判的形式,確定了同等條件下出價更低的臺山市海寧出租車有限公司承接此服務項目,該公司按6%利潤率去測算,報價為每年758萬元,這比另一家競投公司出價低了數十萬元,也比原來有關單位測算總數低了100萬元。雙方簽約12年。
政企雙方各司其職又合力而為,政府主要負責資金籌集、設立安全監管體系、制定接送線路和完善道路通行條件等工作;企業則對安全負有直接責任,采購了高標準的校車,制定和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
其中資金方面,經臺山市政府研究,同意主要由家長和市鎮兩級財政共同分擔。其中學生乘車每人每月40元,一學年10個月,即每人每年400元,一共有3000多名學生,總計可擔負:400元×3000人=120萬元;5個邊遠山區鎮,每年各擔負21萬元,合計約100萬元。其余由臺山市一級財政解決。
下一篇
明光市打造校車管理責任網絡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bapduodu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