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交通報
作者:閆新亮
圖為宇通客車發布的中國校車地圖 王瑞 供圖
圖為遼寧省盤錦市田家小學運營的校車。
去年校車的爆發性增長一度讓客車業為之振奮不已,2.7萬輛的年銷量讓業內普遍認為今年突破3萬輛不成問題。然而,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校車銷售數據僅過萬輛,下半年能否逆轉?近期,筆者深入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河北、遼寧、山東、廣東等地,就當前校車實際運營情況進行了調研。
結合一線走訪發現,盡管國家在財政支持、路權優待、稅收優惠等方面鼓勵發展校車,但校車的實際運營依然不盡如人意,主要矛盾還是聚焦在運營資金問題。
巧補校車采購資金缺口
去年,江蘇淮安地區采購了300輛校車。但據了解,到目前為止,這300輛校車并沒有真正實現運營。無獨有偶,山西省采購了88輛校車,目前真正實現運營的僅5輛。此外,部分企業捐助給新疆、寧夏、西藏、湖南等地的校車,據跟蹤,運營狀況也普遍不好,究其原因仍是資金問題,如工資低導致駕駛員難招、運營費用高、維修保養難、安全監管難度大等。
在運營費用方面,主要由校車購置資金、車輛維修保養資金、駕駛人員及管理人員工資等組成。據測算,一輛25萬元的校車,維修保養資金每年至少需要5萬至8萬元,司機工資需要3萬至5萬元,燃料費用及管理費用為8萬至10萬元。換言之,一輛校車每年至少需要16萬元的運營資金。
如何有效解決校車運營的資金難問題,其核心還是要確定具有可持續性的資金來源。據了解,當前購置校車及運營資金的主要來源分為政府采購、第三方出資及學校自購。
政府采購:政府主導采購主要是由政府出資,集中購買車輛。他們一般對價格敏感度不高。湖南省望城縣投入逾1000萬元集中采購了近百輛校車,每年都維持數百萬元的投入,用于補貼校車運行開支等項目;山東龍口在去年11月集中采購了50輛長鼻子校車;今年2月,陜西銅川也是通過政府集中采購校車提供給學校使用……政府采購模式的優勢是采購資金到位比較迅速,采購過程更為公平、公正、公開,弊端是只適用于財政實力雄厚的地區。
第三方出資:第三方專業運輸企業及服務機構出資購買校車,政府補助一部分采購費用和運營費用。如去年3月2日,吉林省集安市客運公司投資900余萬元購置56輛校車,并每年補貼客運公司一部分校車運營費用,解決了校車運營中的資金問題。這種模式的好處是政府的財政壓力不大,弊端是有可能再次重蹈類似公交車采購不規范的覆轍。
學校自購:隨著私立幼兒園、中小學校及貴族學校的發展,他們為了擴大招生、提升競爭力,往往把擁有校車作為打造學校獨特競爭力的重要構成。資金方面,他們都是學校自購,或者租賃第三方專業公司的車輛,但對車輛檔次要求高,對價格的敏感度較低。三四線城市的幼兒園和中小學校因資金問題,雖然也購買校車,但普遍檔次不高,主要是以拉開競爭差距、吸引生源為目的。
值得借鑒的校車運營模式
浙江德清模式:德清縣的校車運營采取政府埋單模式,縣政府每年還提供200多萬元的財政補貼,學生每人每次乘車只需支付1元錢,貧困學生免費,校車在行駛中給予最高路權。
湖南益陽模式:長期以來,由于校車的通用性差、使用效率低,安全責任大,很多專業道路客運企業不愿參與到校車運營中來,但湖南省益陽市在校車運營方面大膽創新,結合當地情況,對校車內部結構進行改進,對運營思路進行調整,校車完成早晚的學生接送任務后,還可以投放到正常的城鄉客運班線運營。多元化的經營模式不僅解決了校車運營單一問題,還解決了學生的上下學交通問題。
山東兗州模式:山東省兗州市2011年推出的助學公交模式,了卻了學生家長的一樁心事。企業出資購車、運營,政府給政策、出補貼,教育、安監、交通、公安等相關部門協同督管、檢查。公交化的運營模式不僅解決了購車難、運營難問題,還解決了車輛運營方式單一的問題。費用方面,目前學生只需要每月交納160元的交通費,其他部分由政府補貼。
江蘇吳江模式:蘇州吳江客運集團有限公司目前有專業校車60輛,采用農村公交模式運營,小學生買票乘車,每年680元/人,由市鎮兩級財政補貼,每年由市財政、審計部門對校車運營成本進行核算,彌補耗損費用后,給予投資方注冊資本10%的稅后利潤,總共預計補貼1500萬元。保障10%收益的模式在江蘇、安徽、浙江等地逐漸受到歡迎,如安徽鳳陽,江蘇無錫、淮安等地。其中,去年5月,安徽鳳陽縣對于采購的20輛校車,政府每年補貼200萬—300萬元,且保證校車運營公司每年至少有10%的利潤,激發了運輸公司的積極性。
廣東東莞模式:廣東省是我國校車市場化推廣最早的區域,也是最成熟的區域,僅東莞就有超過6000輛校車。運營方式上,呈現三大特點:一是學校自購,有實力的民辦學校會自己購買,因為涉及的資金及管理方面的問題較多,所占份額很小;二是個人購買(落戶學?;虼逦瘯?,租賃給校方,實行個體經營,這是東莞校車運營的主流形式;三是村委會即政府方面購買,一般都是中高檔次車型,所占份額也很小。
最受市場歡迎校車的特點
目前,校車的財政補貼和資金來源尚未形成成熟的體系,多元化的市場需求決定了價格是關鍵因素。
其中,經濟發達省份的公立學校、貴族學校對價格敏感度低,追求品牌化,為此,宇通、海格、黃海等企業在競爭中獲益最大。如浙江順德樂從鎮,經濟發達,首次批量采購校車6輛,單價40萬元;山東無棣縣2011年投資1800萬元新購校車74輛,校車均價24萬元左右;同年5月,浙江德清縣斥資2000多萬元購置79輛專業校車,單車價格在25萬元左右;吉林省集安市客運公司投資900余萬元購置56輛校車,單車價格在16萬元左右;安徽天長市新國線客運有限公司下屬的中南校車公司一次性投資2160萬元,購置85輛30座校車和5輛52座校車,車型品牌為宇通ZK6662DXR9長頭校車,帶空調單價24萬元。廣東、廣西、湖南等區域校車主要是學校自發行為,價格普遍在15萬元左右。
車型方面,筆者經過大量調研走訪發現,一二線城市城郊及經濟開發區,因當地政府資金雄厚,道路狀況好,通行方便,8至10米的大容量校車頗受歡迎,如北京、青島、大連、蘇州、湖州等區域主要集中在8米至10米的長頭校車。經濟欠發達區域則更多選擇8米以下的校車,如江蘇淮安,遼寧盤錦、錦州,普遍選用6至7米的長頭校車。以淮安地區為例,其所采購的校車普遍為長度在6.6米左右、高度在2.4米以下、寬度在2.0—2.2米,座位數在30座左右的平頭校車,同時也考慮在經濟開發區等區域采用50多座的長頭校車。
廣東區域校車由于所針對的群體不同,呈現出不同特點。如針對幼兒園學童,19至47座、5.5米至7米的校車最受歡迎。針對中小學,較大座位面積的校車頗受認可。由于市場主力是私人購買校車,追求便宜、座位數多,以至于二、三線品牌牢牢把持當地市場,如長安、東風、少林等。所購校車普遍采用“3+3”的座椅布置形式,座間距為530—560毫米,這樣,只有做到2520毫米車身寬度才能勉強符合標準。動力方面普遍偏小,滿足國Ⅲ排放標準,部分采用EGR發動機;由于大部分校車行程較短,所以幾乎有60%以上的校車不帶空調,一般安裝6—9個電扇,只有幼兒校車都配置空調。
總之,校車市場是公益性極強的新興細分市場,受制于中國當前國情及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差異性,產品價格按照不同區間段,未來將集中在6—9米市場,加上中高端校車本身較小的市場空間,產品選擇將多集中在54座、37座和19座,價格區間則在20萬到45萬元。
“數”說校車
中國校車發展起步晚,但速度快。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專用校車總銷量僅150輛,2009年增長至900輛,到了2010年10月,僅宇通一個品牌就已售出1000多輛校車,2012年全年校車總計銷量為27120輛。為此,有業內專家樂觀估計,2013年全年銷量將達3.8萬輛,增速達40%。但今年第一季度,我國5米以上校車銷量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比去年同期下降10%。
校車市場機遇與挑戰并存。只有堅持真正市場化策略,為客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校車品牌,才會脫穎而出。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bapduodu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