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瀏陽網(wǎng)
作者:淡若
聽聞記者來訪,七溪組的村民打著傘從四處來到原七溪小學校舍里講述情況。胡敏攝
家長:從一學期380元提到600元,難以接受
營運方:漲價是回歸合理價位,保證正常、安全營運
昨日上午10時,天空下起了大雨。聽說記者是來采訪校車收費的問題,賀中秋和其他二十幾名家長即打著傘來到了原七溪小學的舊址內。
事情起源于“校車收費漲價”。從這學期開始,他們被告知,在鎮(zhèn)上洞溪完小上學的學生每人要多交220元的校車費,“漲的幅度有點大,現(xiàn)在的校車費有點貴”。
而針對家長們的這種說法,校車運營方解釋稱:“收600元才是合理的價位。”而據(jù)記者了解,張坊鎮(zhèn)去年搭乘“公交校車”上學的有380人,這個學期只有280人。
市教育局表示,去年收380元,其實是張坊鎮(zhèn)推行農(nóng)村公交試點后,相關部門嘗試用“農(nóng)村公交補貼校車而實行的低票價收費”。但從目前看來,這一嘗試開始陷入了一種困局。
家長兩難
校車費上漲幅度有點大
從這一學期開始,賀中秋每天很早就起床了。安頓孩子吃了早飯后,他就騎著摩托車,把小孩送到洞溪完小讀三年級。但是就在去年下學期,他的孩子和村里其他的小學生一樣,都是坐公交車去讀書——準時又安全。
村民們所說的公交車,實際上就是往來于張坊鎮(zhèn)和小河鄉(xiāng)的農(nóng)村班線車,因為其行駛距離短,自去年1月18日開通運營以來,便作為瀏陽農(nóng)村公交試點的首站。與此同時,為了解決當?shù)貙W生的上下學問題,這趟農(nóng)村公交還辦理了校車證,每天早晚負責接送學生。
按照去年的價格,每個學生收取380元一期,而今年春季開學后,每個學生漲到了600元一期。“這讓我們有點難以接受,覺得漲幅有點大。”賀中秋說,漲價后自己和組上的大部分家長都沒有交納,于是孩子們又回到了以前:由家長摩托接送,或者學生自己步行上學。
從七溪組到洞溪完小,約有5公里,因洞溪完小沒有寄宿,所有學生都讀跑學。村民向建國有個外孫女才上一年級,現(xiàn)在重新讓她每天步行5公里上學,于是又開始擔心她的安全。
營運方
提價是為了保證不超載安全運營
那么,此前380元一期的校車費為何會突然上漲呢?
“其實我們并不是突然漲價,而是回歸合理價位。”昨日下午,負責洞溪完小校車營運的華湘公司張坊班線負責人王明彥說,之前的380元一期,實際上是“低價位運營,其他地方都是600元的。”
他解釋說,張坊鎮(zhèn)與小河鄉(xiāng)去年搞農(nóng)村公交運營試點,教育部門經(jīng)過調研后,希望農(nóng)村公交能參與校車運營。于是從去年下半學期開始,王明彥所在班線的7臺車輛參與了張坊鎮(zhèn)洞溪、人溪和守和三所小學的校車運營,每天早晚接送學生上學。
每天早上8點前,班車將學生接到學校,下午放學后再沿途送回家。“當時也是初步試行的收費,有試試看的想法。”王明彥說,“實際上,按照學生每學期收取380元的價格,很難保證不超載。”
正是為了安全著想,去年年底,教育局經(jīng)過調研后表示,要華湘公司“無論如何先保證不超載,以保證學生安全。”于是,漲價的消息在今年出現(xiàn)了。
教育局
安全第一位,破解困境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教育部門調研后,農(nóng)村公交運營方便調整了思路,一方面必須保證學生安全,另一方面也要確保有利潤可賺,不至于虧本。因此,在今年開學伊始,就實行了新的票價。“我們沒有超過物價部門核準的標準,這是有文件規(guī)定的。”
王明彥所說的是今年2月10日瀏陽市發(fā)改局的第5號文件,這份名為“瀏陽市發(fā)展和改革局關于核準校車收費標準的批復”中明文表示,單邊距離在3公里以內(含3公里)的,每人每趟次收費3元,按學期收費不超過600元。
另外按照距離長短,還有700元與800元一學期兩檔。文件中也明確提出“乘坐校車必須堅持學生(或家長)自愿的原則。”
這正是賀中秋和村民們所遇到的問題。他們的孩子去年享受了低票價,但是今年為了保證“一人一座”,運營班線從自身利潤出發(fā)提高了收費,“我們也可以理解家長們的心情,是選擇安全,還是選擇少出點錢,家長們心里應該有打算。”王明彥說。
對于張坊鎮(zhèn)江口村七溪組的村民們的擔心,市教育局安保科科長黎新輝表示,無論是專門的校車,還是兼職校車營運的農(nóng)村公交,“首先是必須保證學生們的安全,這是第一位的。”
“原來是想通過農(nóng)村公交補貼校車營運的,但現(xiàn)在看來,效果并不理想,如何破解基層校車營運困境,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黎新輝說。
家長們的兩難選擇和主管部門的憂慮,也是“一車兩用”遇到的困境。市人大代表陳宣階等人的調查也顯示,近年來,瀏陽部分學校和幼兒園的校車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但是還有大部分山區(qū)學校的校車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新聞觀察
“正常運營”與“學生安全”之爭
去年,因為外地連續(xù)出現(xiàn)校車事故,關于如何孩子安全上下學的話題,曾在瀏陽引起了重點討論。于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張坊鎮(zhèn)所試點的“公交校車”開始進入公眾的視野。
張坊“公交校車”運營模式是:采取市場運作,通過組建張坊農(nóng)村公交車隊,早晚接送學生上下學,白天從事轄區(qū)內村民出行短途運輸,從而達到保障學生上下學安全,規(guī)范農(nóng)村客運市場的目的。但是,在試點了一個學期之后,因為陡增的220元費用,頓時讓張坊“公交校車”陷入困境。
的確,坐過公交的人,大多對公交車上的擁擠程度并不陌生。從市場角度來看,非要“公交校車”上的乘客全都有座,這“公交”的前綴倒是加得有些不太合適——因為這關系到這種公交能否持續(xù)開下去的問題。
可是,既然叫了“校車”,其實便在安全性上對車輛的運營有了嚴苛的要求。即便咱們還沒到把校車全都造成美式校車的階段,但保障校車運營的起碼安全,讓學生們在校車上能夠有個相對安全的座位,這樣的要求顯然不能算是過分。
于是,處在是要保證“正常運營”還是要“學生安全”之爭中的農(nóng)村公交校車,便出現(xiàn)了目前張坊的尷尬局面。
很顯然,把公交校車當作“校車”全部歸咎于運營方,也不是解決問題的務實態(tài)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以利潤為重要考量對象的市場運營方,因為無利可圖,在政策允許范圍內提高票價,實屬正常的市場行為。但由此而引發(fā)的家長不愿意承擔,致使孩子的上下學重回無序狀態(tài),而一旦出現(xiàn)安全事故,埋單的還是相關的職能部門。
所以,將“公交校車”的標準從公交升級為校車,既要保證正常運營,又要保證家長愿意承擔,在這方面,財政其實更應擔當起責任,制定農(nóng)村公交校車基本標準,并加大投入,補足其中短板,讓孩子坐上安全的車輪。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校車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bapduodu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校車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