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校車
北京日報報道,2016年6月21日清華大學啟用國內首個校園電動車微循環交通系統,30輛純電動“微公交”將為校內師生服務,該校車系統可實現定制出行路線、推送上車時間等功能。這些車還引入了智能車路協同技術,當遇到急剎車、路測來車或盲區有行人經過時,會向司機報警。
清華大學校內面積廣闊,占地約450公頃,目前全日制學生有4萬多人,教職工約1.4萬人,再加上離退休職工、家屬以及來訪人員,每天總人流量超過6萬人次,每天進出校園的私家車約為3萬輛,另外還有數萬輛電動自行車和自行車,校內交通情況復雜,暗藏安全隱患。
為了給師生出行提供便利,從1999年開始,清華校車開始在校內運行,目前大約有五六輛車,僅一條路線,服務范圍有限。在新的交通系統中,清華大學共投入30輛純電動中巴車,設計出3條固定路線,并安排了40多個車輛停靠站點,涵蓋各個校門、主要建筑物和眾多知名景點。每輛車都從西門出發,大約每10分鐘一班,從早上7時20分運行至下午6時,校內師生免費乘坐。
系統引入了“智能車路協同關鍵技術”,這是我國“863計劃”的創新成果。這項技術相當于為駕駛員增加了“小助手”, 方向盤左前方的智能顯示屏,會根據道路安全情況發出預警信息。每輛車上都安裝有4個攝像頭,清華還將在8個主要預警點安裝微波雷達,以監控路況信息。
2016年6月21日上午,多輛紫色電動車整齊排開,停放在清華主樓前。乘坐其中一輛,就能感受到“智能交通”的神奇之處。這輛車自東往西行駛,在新清華學堂附近的路口,一輛私家車由南邊駛來,顯示屏發出“滴滴滴”的報警聲,同時屏幕上出現小車的形狀;在二校門附近,一位穿著黑色短袖、背著雙肩包的男生出現在車輛右方,距離較近,報警聲又響了,屏幕上出現一個小人圖形,提醒司機避讓行人。
系統的智能之處還在于,后臺的調度系統可實時追蹤電動車的運行軌跡,乘客也可通過軟件查看車輛位置,并免費定制出行信息。乘客只需在手機上輸入起點、終點以及出行時間,軟件會自動推薦合適的上車站點,在車輛快到站點時,會向乘客發送提示信息。
項目負責人、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張毅透露,清華校園內學術會議和大型活動密集,這類“批量用戶”也可集體定制路線。比如在主樓開會,要去二校門或者圖書館參觀,提前通過系統提交訂單后,可安排兩地之間的直達車輛。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張繼紅表示,這是我國第一個將電動車用于大學校園并建成微循環交通系統的研究示范項目,也是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希望能為本市其他大學或園區推廣電動車提供可借鑒的模式。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bapduodu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