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中國客車網
作者:校車價格
對于汽車行業的大事,近段時間最受關注的要屬“2016北京國際道路運輸、城市公交車輛及零部件展覽會”(以下簡稱“2016道路運輸展”),其中最受關注的是新能源客車,而之前的“展會霸主”——校車遭遇推廣以來的寒冬,全場只出現了1輛校車。影響校車推廣的問題出在哪兒了?校車為何沒有像預期的那樣“井噴”?
2016年道路運輸展全場唯一一輛校車
綜合分析近幾年校車市場的行情及政策,發現影響校車推廣有輿論、政策、校車價格三方面的因素。
首先校車安全輿論關注的減弱
我國的校車熱源于接二連三慘痛的校車安全事故引發的輿論關注,《校車安全管理條例》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出臺離不開社會輿論的強力推動。但社會輿論不可能一直高度關注校車安全,隨著社會輿論關注的減弱,政府推動校車的壓力與緊迫感也大為降低。
其次由于政策的不完善
這是《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出臺后我們就一直有的擔心,因為國情不同,無法照搬美國的校車制度,加上中國城鄉差距、中西部地區經濟差異較大,很難用一部宏觀的管理辦法、一個模式解決不同地區的校車問題,需要相關的教育、交通等主管部門在《校車安全管理條例》之下做很多細致、協調甚至是創新的工作。
按照《校車安全管理條例》,校車安全管理由教育、公路運輸、工信部、質檢總局等多個部委共同負責,但汽車行業“多頭管理”的弊端在校車管理上表現更為明顯,“誰說了都不算、互相推諉觀望”,在主管部門權責不清的情況下,當初國務院高調頒布的《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的貫徹落實進展緩慢。
再次是校車價格的影響
校車的運營狀況決定了其很難盈利,高昂的校車價格和運營成本學校自身無力承擔,社會資本望而卻步,再加上支持校車服務所需的財政資金政策不明確以及相應的政策落實不到位,使得多年來校車運營管理始終面臨“誰來掏錢”的尷尬。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bapduodu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