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唐若水
兩年前的一天,在美國華盛頓州米爾頓鎮,一名43歲的校車司機駕駛途中突發心臟病陷入深度昏迷倒在方向盤上不省人事,而此時校車正在公路上高速行駛,而且車上還載有12名13歲左右的學生!
當發現校車突然失控時,坐在第3排的一名小男孩杰里米眼見司機一頭栽倒在方向盤上,便一個箭步沖向駕駛座緊緊握住方向盤并將車溜往路邊,然后在第一時間拔出了車鑰匙,穩穩地剎住了車!
驚恐未定的孩子們在發出一陣無可避免的驚呼聲后便很快控制住了情緒。判斷出事地點較為偏僻,故沒有選擇坐等大人們前來營救,而是主動開始了自救:兩名孩子立即自告奮勇地對昏迷的司機大叔實施心臟按壓急救術,據說這是他們從選修課上學來的本領,而其他孩子則聽從他們的要求,幫助打開了校車所有的門窗,為的是讓昏迷患者能呼吸到更多的氧氣。
與此同時,其他的孩子們也都沒有閑著:有人在打電話叫救護車;有人在報告最精確的出事地的地理位置,以便救護人員能在最短的時間里找到他們;有人在向當醫生的親友詢問最佳的心臟病急救方案;有人去路邊招手希望能獲得過路車的幫助;有人則細心地在校車后數米處安置了一個紅色的警示燈,為的是避免后邊冒失的駕駛員可能的追尾……
事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立下頭功的“剎車男孩”杰里米披露,其實他以前從來就沒有開過車,但他喜歡汽車,父母親開車時他總在一旁仔細觀察琢磨,由此也知曉了轉向、剎車的基本要領。此外,他還透露以前在看課外書時也讀到過“當司機猝發心臟病時怎么辦”,故這次發現司機喉管里發出類似打呼嚕的聲音,便斷定情況非常危急,不過卻一點也不慌亂。就這樣,在情急之中,這名平時很害羞的小不點憑著自己的鎮靜、勇敢和果斷,避免了一次車毀人亡的特大交通事故,既救了一車人,也救了自己的性命。不過當有記者開玩笑地問其“車技”是否足以讓他獨自驅車上路時,他卻一臉嚴肅地回答:“不,我不會違反法規。我只有13歲,還不能領駕駛證。”
那兩名“小醫生”的急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最后保全了司機大叔的性命。原來,他們的理想就是長大后當急救醫生,去年還特意報名在學校開設的急救中心接受了一個月的專門訓練,沒想到很快就派上了大用場。
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故,一車的孩子都沒有驚慌失措,相反,配合得如此默契——這個臨時的小集體既沒有“小小英雄”登高一呼,也沒有出現凝聚大眾的核心人物,但就像一部上足了油的精美機器,運轉得令人驚訝地滑爽和完美,最終令人贊嘆地實現了全局的化險為夷。孩子們卻將此歸功于平時他們在課余常常參與的一種以培養團隊精神為宗旨的擊鼓訓練。
他們回憶說,在教練的指令下,他們曾經各自用非洲鼓、中國腰鼓和東南亞銅鼓擊出不同的節奏或韻律,并被要求隨時將自己的鼓點跟他人的鼓點完美配合,漸漸地,整齊、有力的鼓聲開始和學生們的心聲合拍起來。他們認定,正是通過擊鼓訓練,大家學到了個人如何與團隊有機融合,并將自己的潛力盡量地挖掘出來。
也許在我們的教師和家長看來,把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寄托于一種簡單的游戲似乎很有點“匪夷所思”。其實我們早該認識到,孩子身上某種重要“精神”的塑造,不一定非得通過課堂或說教,有時在集體游戲中便可以不知不覺地生成,而且還可能生成得更為自然而然,更為根深蒂固。
警方還透露,這些少年進入初中后便每年都須參加多次的“緊急情況應對訓練”,故對孩子們如此出色的表現并不感到“過分驚訝”。警官托米還解釋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遭遇“危急時刻”,從小就學會冷靜、明智、理性地予以應對不僅能保住自己性命,而且還能有效地保護他人免遭或至少減輕傷害。
有人感嘆說:這才是教育!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bapduodu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