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江蘇新聞廣播
作者:網絡
近日,江蘇新聞廣播新聞熱線025—96110新聞熱線接到多位蘇州市相城區外來務工人員投訴,表示他們的孩子今年開學后無法和當地學生一樣享受校車服務,質疑受到了區別對待,本臺記者前往當地了解情況。
(注:家長名稱使用了化名)
校車也帶有色眼鏡 本地學生獨享
下午三點半,安徽來蘇州打工的楊先生(化名)早早的來到相城區湘城小學門口等兒子放學。作為打工者,孩子順利成為當地小學的2013屆新生,本是件開心的事,但楊先生不解的是兒子為何享受不到和當地孩子一樣的校車接送服務。楊先生表示,同為當地陽澄湖鎮陸巷村的2013屆新生,戶籍所在地的孩子每天有校車統一接送,而外地生源不能乘坐,如果家長不接送就只能乘坐公交車。楊先生:“學校的校長說搞一卡通乘公交,但是最近的公交站大概五百米左右,要過個紅綠燈路口,而且我們的小孩剛剛上學只有七八歲。”
在家長的指引下,記者發現從陸巷村開往學校的862路公交車,車站離學校并不遠,但要經過一條馬路,不放心的家長就只能每天都要向老板請假,接送孩子上學。
更讓外地學生家長不解的是,每天往返陸巷村和學校間的三輛校車經常有空座位,但卻不讓外地學生乘坐:“現在就是這個校車有43個學生,里面有三個老師不錯,但是有時候那個校車里面只能有一半學生,它也跑一趟,有時候空車也跑一趟,這是為什么呢?”
校長:配合實行公交化 我不覺得不公平
記者隨后找到了湘城小學副校長林福元,對于家長反映的問題,林校長并不否認,
林校長:“本地只要在這條線上申請坐的,可以的,外地的就不允許了,如果再允許的話我們實行公交化就遙遙無期了。”
林校長介紹,2008年開始,以湘城小學為中心,有東南西北四條校車線路統一接送學生,無論本地還是外地生源都可以乘坐。但從2011年起,蘇州開始試點校車公交化,即取消人數少、三公里以內的校車,不分本地外地,學生一律改乘公交車上下學,并將站點設置在了學校附近。湘城小學只保留了往返陸巷村和十圖村的兩條校車線路,由四輛校車接送約300個學生,2011年之前上學的不分本地、外地可以繼續乘坐。林校長:“陸巷村凡是原來乘車的,我們都給它乘,2011年就實現了校車公交化了,也是新報名的不允許,老的允許,當時確確實實是有些空位,有些家長來跟我們校方商量,當時考慮到確實是困難,我心軟了一下就允許乘了。”
林校長表示,外地生源逐年增加,目前已經接近半數生源,不控制外地生源乘車就無法縮減校車數量實現公交化。 因此,2013年開始,只向本地新生提供校車,外地新生一律不再允許坐校車。隨后林校長拿出了一份有家長簽字的告知書,明確在報名之初向外地家長告知不提供校車。但外地家長表示,這是不得已簽字的:“那個協議你簽了才給你報名,不簽的話(入學)手續不給辦的啊。”
記者:“您覺得這個協議公平嗎。”
家長:“肯定不公平啊。”
就目前校車有空座位的情況,林校長也不否認:“目前為止是這個現狀,我們本地學生乘不掉,往返多了一次確實有幾個空位。”
記者:“您不覺得這個不公平?”
校長:“我不覺得不公平。”
學校無意妥協 教育局:可免費坐公交
林校長表示,取消的校車線路不分外地和本地一律乘公交車上學校是未來的趨勢,自己貫徹的決心不會改變:“如果你不同意覺得比較遠不方便,那你可以自己想辦法到老家還是哪里回去讀。”
蘇州市相城區教育局辦公室楊主任解釋,為了規范校車運營,今年成立了專門的交運公司統籌校車,在每學期報名之初由學校提供人數,交運公司統一分配車輛,但由于外地生源報名時間不固定,導致具體人數無法統計,從而出現了只讓本地生源乘車的現象。
楊主任:“統計校車不會在開學的時候,肯定要提早,一個月或兩個月的時間,他們七月份八月份九月份甚至開學了還要來讀書,他們因為流動性比較強的啊。這些數據當時肯定是考慮不進去的,今年是第一年試運行統一的校車。”
楊主任表示,校車公交化是大趨勢,外地生源盡管不能坐校車,但可以免費乘坐公交車,學生一卡通將在兩個月內配發到位。
【江蘇新聞廣播記者(南京地區FM937)趙立孟、見習記者王博男】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bapduodu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