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網絡
農村學童上學路途遙遠,急需校車,但農村配備校車難,難在運營成本高昂。安全校車只有讓農村學校用得起,才能轉化為學生的行路安全。只有運營成本低廉的校車,才具備運營的可持續性。整合農村交通運輸網絡,實現公交村村通,或可破解農村校車難題。
由于撤點并校,步行十幾里甚至幾十里去上學,在各地農村已是普遍現象。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各地小學將陸續開學。由于寒假前“黑”校車普遍被取締,很多農村學童正為如何去上學而發愁。
農村學童坐校車難,難在哪里?記者采訪了不少農村中心小學校長,得到的答復是:“買不起,用不起”。農村中心小學雖然服務周邊多個行政村,但由于學齡兒童不多,6個年級往往總共才百來個學生,辦學經費有限。由于上學路途遙遠,絕大部分學生在校寄宿,需要每天回家住的多是低齡學生,一輛校車往往僅服務十來個幼童。又由于服務面積大,農村一些中心小學甚至需要幾輛校車,分走幾條線路。符合規定的校車,一輛就要幾十萬元,學校力不從心。即使買得起,也用不起,因為油費、司機工資、日常維護,都不是小數目。租車也不太現實。按規定,校車必須專用,除了早晚接送學生兩趟外,平日其余時間以及周末、假期都閑置,這就決定了校車租金勢必遠高于社會用車。農村校車運營成本過高,學校負擔不起,家長更負擔不起。
學校、學生負擔不起,財政負擔得起嗎?《校車安全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說:“校車服務所需的財政資金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分擔”。一位農業大縣縣長告訴記者,全縣農村中心小學有120多所,如果給每所學校配一輛校車,除一次性投入幾千萬元購置費外,每年日常維護、油費、司機工資就需800萬元,全縣教師2011年工資總額也才1800萬元,這個負擔太沉重了。
農村太需要校車了!在廣西大山深處,很多小學生為上學,單程要走幾十里地。重慶市奉節縣興隆鎮杉木村的孩子,每天需步行3小時,穿過密林去學校。不少人呼吁,取消撤點并校,讓農村孩子在本村上學。然而,在很多村,學齡兒童往往僅十來人,恢復村小學顯然不可能。集中就讀,乘車上學,勢在必行。
農村學生坐車問題解決難度大,但必須解決。安全校車只有讓農村學校用得起,才能轉化為學生的行路安全。農村校車難題,歸根結底是車的成本問題。只有運營成本低廉的校車,才具備運營的可持續性,否則,遲早會因財政不堪重負而停運。破解農村校車難題,必須立足于我國國情,而不能盲目照搬國外的經驗。比如說,備受推崇的美國“大鼻子”校車,放在我國農村可能就不安全。由于我國農村水泥路彎多、路窄、坡陡,“大鼻子”車身較長,易發生事故。
配備專門校車的目的是保障學生上學安全,如果既能保證安全,又能做到經濟、適用,農村學童的坐車難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整合農村交通運輸網絡,實現公交村村通,或可破解農村校車難題。
農村通公交難,難在地廣人稀,成本過高。正因為成本過高,才需要整合各方面資源,降低運營成本。農村公交與城區公交的區別有三:一是客貨兩用,二是車型不大,三是只開早晚兩趟。公交村村通并不是要給每個村配備一輛公交車,而是以鎮為中心,輻射出幾條線路,串起所有行政村、中心小學,每天清晨,從最遠的行政村向鎮上發車;每天傍晚,從鎮上向最遠的行政村發車。農村公交只承擔骨干交通運輸。司機可從發車站的村民中招聘。
農村孩子上學真的太需要車坐了!希望農村校車難題能早日解決。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bapduodu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