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本指引適用于廣州地區大專院校、職業技術學校復課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校車)
一、總體要求
(一)制定學校新冠肺炎防控預案,建立領導責任制,并將責任分解到部門、落實到人。
(二)建立學校、院(系、部)、班級三級防控工作聯系網絡,及時收集和報送相關信息。明確學校信息報告人,及時向有關單位報送信息。
(三)加強與轄區衛生健康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聯系,開展聯防聯控。
(四)保障學校防控必須的場所和物資。
二、日常防控措施
(一)人員健康管理
1.加強對學生、教職員工和校內其他單位人員的健康監控,實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門報告。在學校門口安裝紅外線體溫監測儀器,監測入校人員體溫,在疫情發生期間控制校外人員入校。有條件的學校在宿舍、圖書館、食堂門口安裝紅外線體溫監測儀,監測學生體溫。
2.加強信息報送,參與晨檢網絡直報系統的部分職業技術學校,要求班主任參與晨檢上報率達100%,每天及時、規范上報,鼓勵家長參加晨檢信息的上報。
3.嚴格落實教職員工及學生手衛生措施。餐前、便后、接觸垃圾、外出歸來、使用體育器材、學校電腦等公用物品后、接觸動物后、觸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觸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時應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動水下按照七步洗手法洗凈雙手,用干手物品擦干雙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
4.加強校園人員往來管理。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加強校園封閉式管理,減少人員聚集和往來,因地制宜采取宿舍、樓棟封鎖等措施,嚴格限制人員進出,嚴格控制外來人員、車輛進入,并對往來人員車輛造冊登記。
5.14天內有境內外疫情嚴重地區旅居史人員、確診病例(陽性檢出者)、病例密切接觸者未結束醫學觀察者禁止返校。
(二)學校場所管理
1.加強各類教學和生活及工作場所的通風換氣。疫情期間原則上不使用空調,首選自然通風。有可開窗的場所,外窗保持持續打開狀態;或者每天早、中、晚至少開窗通風三次,每次不少于1小時。同時保持排氣扇運轉正常,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無法采用自然通風的,必須采用機械通風,并注意正確使用空調(詳見附件1)。
2.在疫情流行季節,減少集體性活動,避免舉辦全校或全園性的室內集會等活動。
3.做好重點場所、設施的衛生清潔及消毒(詳見附件2)。設置充足的洗手龍頭,配備洗手液或肥皂供師生使用,推行七步洗手法。
4.加強垃圾分類管理,及時收集清運,并做好垃圾盛裝容器的清潔,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定期對其進行消毒處理。
5.做好隔離觀察室管理。保持相應防護用品(防護服、醫用口罩、手套等)和必要生活和護理服務條件的配置;保持環境整潔衛生。
(三)食品安全管理
廚房的清潔和消毒,每天數次用含洗滌劑溶液清潔廚房各種表面和地面,并保持衛生。用含有效氯濃度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拖)拭,作用30分鐘后,再用清水洗凈,每天至少一次。
餐(飲)具的清潔消毒,餐(飲)具應當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議學生自帶餐具。餐(飲)具去殘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鐘;或采用熱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消毒后應當將殘留消毒劑沖凈。食堂工作人員還應穿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潔,工作服應當定期洗滌、消毒。
加強就餐管理,延長供餐時間,分批錯峰就餐,控制同時就餐人數;縮短排隊時間,排隊距離間隔1米以上,就餐飯桌增加距離,每張飯桌只可坐2人并錯位就座。
(四)宣教培訓
1.開學后立即組織校醫、教職員工學習新冠肺炎防控知識。
2.加強師生健康知識宣教,教育學生打噴嚏時使用紙巾或屈肘遮掩口鼻,防止飛沫傳播;不要隨地吐痰,應將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于有蓋垃圾箱內。
(五)物資儲備
(詳見附件3)。
三、疫情發生后防控措施
一旦出現發熱、乏力、干咳及胸悶等可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學生時,須進一步落實以下措施:
(一)要求其立即帶上口罩,引導到學校的臨時隔離留觀室,同時通知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聯系120車輛將患者接診到就近的定點醫療機構進一步診斷治療。患者離開后立即對臨時隔離室進行消毒,與患者接觸的所有人員均應做好防護措施,按要求戴醫用外科口罩。
(二)對相關的密切接觸者進行健康告知,患者一旦被診斷為確診或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所有密切接觸者到政府部門指定的場所接受14天醫學觀察。
(三)學校要配合衛生健康部門做好疫情處理等工作。在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加強教室、寢室等的消毒。
(四)接受醫學觀察學生、教職員工回校復課前,需要負責醫學觀察機構開具解除醫學觀察證明方可返校復課、復工。疑似、確診病例復課、復工前,需要負責收治的定點醫療機構開具出院證明方可返校復課。
(五)根據疫情發展程度及轄區衛生健康部門意見,轄區教育行政部門決定部分班級或年級停課措施。全校停課應由區級以上人民政府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后予以公告執行。
附件:
1.空調正確使用方法;
2.學校重點場所、設施衛生清潔要求;
3.常用防護物資儲備清單。
附件1:
空調正確使用方法
一、分體空調
在空調開啟的同時,也須適當使外窗保持一定的開度,以保持室內空氣流動。每天定期關閉空調開窗通風換氣。如果沒有外窗進行自然通風的,必須機械通風。
每周清洗空調送風濾網及洗手間排氣扇。必要時,可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空調器。
二、集中空調通風系統
(一)保證吸入的新風是室外的新鮮空氣,禁止新風從機房、樓道和天棚吊頂取風。確保空調機房內和空調新風口周圍環境的清潔,新風吸入口周邊無污染、無雜物。風機房可加裝高強度紫外線燈進行消毒。
(二)空調通風系統是全空氣系統的,應全新風運行,關閉回風管道;調節好各局部場所的新風分配量,保證各局部場所均有新風輸入。無法全新風運行的,應有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并保證有效運行。
(三)房間內空調通風系統為風機盤管+新風系統的,應保證新風系統正常運行,并能確保各房間獨立通風。
(四)有外窗的房間,使用過程中宜適當使外窗保持一定的開度。
(五)定期對運行的開放式冷卻塔、過濾網、過濾器、凈化器、風口、空氣處理機組、表冷器、加熱(濕)器、冷凝水盤等設備和部件進行清洗、消毒或更換。疫情期間每周一次。
(六)加強對冷卻水和風機盤管的冷凝水盤的清潔消毒。
(七)所有排風都要直接排到室外。
(八)每天上課前和下課后1小時,新風和排風系統應保持運轉。
(九)一旦發現病例,立即關閉集中空調通風系統,對該區域的空調通風系統進行清洗消毒后才能恢復使用。
附件2:
學校重點場所、設施清潔及消毒要求
保持學校課室內外的環境衛生清潔,加大每天巡查清掃消毒力度和頻率。洗手間和公共場所要配備足夠的洗手液,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
一、空氣消毒
日常預防強調通風換氣為主,對部分重要的、空間較少的室內場所可進行適當的空氣消毒。消毒方法包括:
(一)用含0.2%過氧乙酸或3%過氧化氫或500mg/L二氧化氯,按20ml/m3的量對各類教學、生活及工作場所進行空氣噴霧消毒,消毒作用1小時后開窗通風。
(二)紫外線燈照射消毒。要求使用中的紫外線燈在垂直1米處輻射強度高于70μW/cm2,吊裝高度距離地面1.8米~2.2米,并且分布均勻,平均每立方米不少于1.5W,連續照射不少于30分鐘,消毒后及時通風換氣。
(三)空氣消毒機消毒。可采用紫外線循環風、高壓靜電循環風等類型的空氣消毒機,按照設備使用說明書操作使用。提倡有人條件下開啟使用。
二、物表消毒
使用含氯消毒劑(250mg/L~500mg/L)對物體表面(地面、扶手、門把手、課桌椅、體育器材等人體常接觸的物體或位置)進行擦拭,作用30分鐘后用清水擦拭干凈。
課室、圖書館、實驗室和隔離室等公共場所做到一日一消,由專職人員負責消毒,并做好消毒登記,消毒登記表見后。如果自身無法完成日常消毒措施的學校可聘請專業的PCO公司進行消毒處置。
三、手消毒
勤洗手,加強手衛生。學生在入校后、離校前、飯前便后、集體活動前后、有咳嗽等行為導致手污染后等進行洗手。洗手時應采用流動水,按照七步洗手法洗凈雙手,用干手物品擦干雙手。
四、衛生間消毒
可用含有效氯濃度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門把手、水龍頭、馬桶按鈕、洗手臺面等消毒。
五、校車消毒
無空調的校車應開窗通風,有空調的校車,開啟機械通風換氣扇,到終點后應開窗、開車門通風;校車內座椅、扶手、吊環等表面可參考物體表面的消毒;車內空調濾網每周清潔消毒一次,濾網可浸泡于含有效氯濃度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30分鐘后用清水沖凈晾干后使用;無窗密閉的校車,可在人員清空后用移動紫外線燈照射消毒1小時,或可用含有效氯濃度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噴霧消毒,作用30分鐘后,開啟空調外循環通風換氣。
六、其他要求
每天消毒工作要及時做好記錄,如實填寫如下《消毒登記表》。
日期 |
消毒地點 |
消毒配制 |
消毒時長 |
操作人 |
附件3:
常用防護物資儲備清單
物品類型 |
名稱 |
|
體溫監測物品 |
體溫計(水銀溫度計/額溫槍/紅外體溫探測器) |
|
個人防護用品 |
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 |
|
醫用防護口罩 (N95、同級或以上級別) |
||
乳膠手套 |
||
醫用防護服 |
||
護目鏡 |
||
水鞋/一次性鞋套 |
||
一次性帽子 |
||
消毒物品 |
空氣消毒 |
紫外線燈(移動、懸掛式)或空氣消毒機 |
物表消毒 |
含氯消毒劑 |
|
75%乙醇消毒液 |
||
過氧乙酸 |
||
手消毒 |
洗手液 |
|
免洗洗手液(含酒精成分) |
||
醫務室用品 |
醫療垃圾袋和醫療垃圾桶 |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bapduodu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