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華商晨報
作者:岳巍 楊宇 譚皓 謝楊 劉桐
因為沒有校車,家長要早晚忙碌接送孩子
因為沒有校車,“黑校車”趁機鉆空子安全難保障
校車都在郊區縣和農村,城市里沒有。
在本屆省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上,政協委員王慶林就建議,在沈陽等城市市區組織開展校車服務,并成立校車公司進行統一管理,并以沈陽為試點展開。
第一棒 委員調查
家長接送的占到50%加大交通壓力
考慮到便利、安全等因素,很多家長寧愿選擇用私家車接送孩子。
王慶林調查發現,目前沈陽市城區學校共714所,其中幼兒園381所;在校生49.59萬人,其中幼兒園小朋友19.19萬人。由家長接送的占到50%,大大增加了城市交通的擁堵。特別是學校門前,在上下學的高峰時間,學校門前的路往往變得擁擠不堪,交警也束手無策,并且還需要派大量的警力進行疏導。而且孩子上下學時間和父母上班下班的時間還不一樣,也讓上班族無法安心上班。
王慶林還算了一筆賬:學生家長每天接送孩子消耗約兩個小時的時間,平均每天至少要往返10公里的路程,每年耗油約200多升,費用近2000元。按25萬臺計算,約占沈陽市每天城區行車的25%,每年的油耗達5000萬升(運行費用約4個億),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達9000多噸。同時,由于孩子上下學與家長的上下班時間不同步(孩子7點多上學,下午4點多放學,而沈陽市的上班時間是8:30~9:00,下班時間是5:00~5:30,使家長上下班的時間被打亂,特別是晚上接孩子,尤其是父母都在外地的家庭),會因此而影響工作。
第二棒 委員建議
在城區內成立校車公司接送孩子
王慶林提出,應該以沈陽為試點在城區開展校車服務,在全市城區范圍內開展一次中小學生上下學交通方式的調查,對于有乘坐校車需求的,由交通部門根據學生的居住地和學校的所在地進行線路的規劃和車輛的配置。同時,可采用公組民營的模式成立校車公司,統一管理合理收費。
王慶林還建議,在社區建立“貝貝港灣”,并設孩子上下學的中轉站。為解決校門前的交通擁堵問題,保證孩子上下車的安全,在上下學的時間段,市政府應責成教育部門開放校內操場作為臨時的停車場,交通、公安等部門做好配合,并可進行適當的收費。
對于安全乘車問題,王慶林也想得比較周到,他建議,可以通過GPS定位對車輛的安全運行進行管理,同時利用物聯網技術對學生的乘車進行管理。家長可通過手機時時接收孩子乘車、到校的相關信息,從而解除家長的擔心。
第三棒 記者調查
沈陽市區內根本沒有合法校車
雖然現在政府部門在沈陽市內五區內還沒開展校車服務,但“校車”可是不少,而且生意紅火。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現在沈陽市內五區有很多校車存在,不過這些校車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包車。沈陽市交通局行政執法部門負責人曾明確表態,沈陽市區內沒有合法的校車。也就是說,中巴上貼著“校車”標牌的其實都不是正規校車。
根據規定,交通主管部門頒發“校車證”的校車只能在市區周邊運行,也就是新民、法庫、康平、遼中、棋盤山開發區等市郊地區,或者是于洪、渾南新區地區,市內沒有批準合法的校車。根據統計,沈陽的注冊校車數量為1650輛。
市內雖然沒有注冊合格的校車,并不代表市內的家長沒有需求。
譚先生的女兒就曾經坐過一年的“黑校車”,譚先生家在皇姑區,女兒在和平區上初中,譚先生就和幾個住在皇姑區的家長合伙包了一輛面包車,一個月200元,雖然“是有校車,但總擔心路上出事,司機跑了。”
昨日記者搜索了同城網站,不乏上學放學求拼車的帖子。
第四棒 政府聲音
沈陽目前還沒有開展市內校車服務打算
委員建議在沈陽試點市區內開設校車服務是否能夠實行?
昨日,記者從沈陽市教育局了解到,現在沈陽還沒有開展市內校車服務打算。而且教育部在2012年4月下發《校車安全管理條例》,明確要求,對確實難以保障就近入學,并且公共交通不能滿足學生上下學需要的農村地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保障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獲得校車服務。
沈陽市教育局安全處處長關英解釋說,“國家要求能開通校車的只是農村地區,而且沈陽市內實行的是就近入學政策,而且城區內公共交通發達,所以沈陽暫時不會開通市內校車服務,至少現在還沒有相關的政策。”
但關英處長介紹,如果國家、省市有相關要求或者政策,沈陽市將會立即執行。
第五棒 市民聲音
家長希望有正規校車接送
羅云女士的女兒今年就要上小學了,將來誰來接送孩子,讓她很發愁。
羅云說,按片上學,女兒的學校距離她現在住的地方能有幾公里。“我和她爸特別忙,家里老人倒是有時間,可是不能開車,夏天還好辦,冬天趕上下雪,我還擔心老人安全呢,別說孩子了。”
“我太希望女兒的學校有校車了。”羅云說。
昨日,記者隨機采訪了7位孩子家長,他們和羅云女士一樣希望孩子的學校能有校車。
現在不少家長都選擇了包車接送孩子上下學,不過對包車的資質,家長普遍有擔心,如果是學校有校車,就可以不用擔心孩子的安全,而且如果有老師護送,家長還可以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方便家長和學校之間的溝通。
上一篇
校車事故背后的治理失靈更令人憂心
下一篇
我們敢不敢把孩子交給校車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bapduodu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