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新華網
作者:網絡
新版強制性國家標準《專用校車安全技術條件》和《專用校車學生座椅系統及其車輛固定件的強度》日前正式發布,并于今日起正式實施。“新國標”增加了最大乘員數量要求,即幼兒專用校車的最大乘員數應不超過45人,中小學生專用校車最大乘員數應不超過56人。網友們對新國標有什么看法,一起來看一下。
[宋學敏]校車新國標的實施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在經歷了校車安全事故之后,校車終于走上了安全運行的正軌,在高興的同時,讓筆者擔心的是相關部門千萬不能把校車國標束之高閣,把國標變成好看的門面,而不真正去落實,我想最關鍵的是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強監管,同時社會各界、父母也都要對校車國標的實施進行監督,真真正正把孩子們的安全帶系好。
[skjlgd]校車國標的實施,對保障中小學生上下學安全一定會起到重要作用,可是校車的安全并不代表中小學生上下學就一定安全,駕駛校車的司機同樣也要像校車一樣,從發生過的校車安全事故上看,超速、逆行等行車安全意識不強的司機是造成重大事故的罪魁禍首,因此在加強校車安全國標的同時,也要關注駕駛員的安全標準。
[小狗]有了新國標,并不能代表我們的校車從此就可以安全無憂,尤其是當前我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差比較大,中西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能否保障校車標準的實施,是讓校車成為最安全的交通工具的關鍵。
[lixiang111]校車“有病”,該“吃藥”的是校車司機與基層監管部門。否則,即便媒體與公眾樂此不疲地關注和熱議也是枉然。再者,有些人先入為主地將校車事故頻發的罪責,簡單地歸結為諸如“超載”、無校車立法、無校車“特權”等原因,其實毫無益處,因為這并非是校車事故頻發的必然因素,司機的無知與懈怠、基層政府部門監管的形式主義,才是校車事故頻發的罪魁禍首。
[大漠天空]校車事故不是“校車問題”,從發生的車禍看都是私車或黑車。這些車輛的車況不好,司機不具備公交車資格(駕齡短、很多是C本、技術差)。車禍發生在農村,城市街道很少,與當地交通狀況有關,車速太快且超載,違規行駛、逆行,等因素。可見“校車問題”不在質量而在管理。
[hgnzfd]必須重申的事實是:打造一輛安全的校車,關鍵在于細微與具體責任的落實。再宏大的制度安排,也需要經由每一個責任者的努力來實現。校車安排同樣如此,如何讓立法的善意兌現為地方政府的點滴踐行,如何賦予管理者更多的追責制度設計,如何以切實的制度來保證法制與高層領導者的善意不落入“基層執行”的陷阱?當各種層級的校車法規得以健全,這是必須被認真思量與保證的問題。有可保證的執行,才會有可預期的善意。
[徐云鵬]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需要依靠法規的建立與完善。一個完整的校車安全系統包括生產、運營、管理與監督等環節,沒有嚴格而規范的校車制度必然導致保障的乏力、管理的混亂。但是,言必談法規,時時靠法規維權,事事靠法規救濟,把一切歸咎于法規缺失,把一切寄望于法規完善,恰恰忽略了導致校車事故的深層次原因——監管者缺乏對校車運營秩序的剛性監管。事實上,2010年7月1日,由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聯合發布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專用小學生校車安全技術條件》就已開始實施,為校車提供了統一標準。由于誰來保證校車安全難題依然未解。于是,“國標”束之高閣,“山寨校車”依然橫行,事故不斷。反思發生問題的深層次根源,最主要的還是“人為之禍”,并不都是法規缺失所致。確保校車安全運營,既要改善校車條件,保證校車符合機動車標準,還要提升駕駛員文明駕車素質,杜絕違章行車,校車事故率自然就降低了。這一切需要立法來保障,更需要有人落實法規,不開空頭支票。
上一篇
教育:校車安全指標統一提升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bapduodu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