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齊魯晚報(濟南)
作者:網絡
12月25日,在經濟技術開發區德開小學門前,接送孩子放學的校車。
近日,校車之殤又現!校車之痛仍未禁絕的根源,到底在哪里?校車供需矛盾日益顯現,大面積購買大鼻子校車不現實,家長的校車安全意識有待提高,高昂的校車成本有待全社會共同消解,校車司機的職業水平也需提升……或許,校車安全之路還很漫長,但更要一步步走好。
坐大鼻子的幸福
再現校車之痛
12月24日一大早,在德州市大學路陵東街,8歲的小亮才坐上媽媽的電動車去上學,中午晚上也都由媽媽去接。
一年多前,小亮才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也為他找過好多小朋友一起去上學的校車,是一輛金杯中巴車,一個月80塊錢車費,中午住校。
“從外皮都能看出來,那輛金杯已經好多年了,舊得很,而且司機開車時還抽煙。”楊女士說,身邊進城務工家庭選擇這種破舊校車的不在少數,當時她就想等孩子上小學有校車也不坐了,還是自己送。
前段時間,楊女士看到一則新聞,讓她更覺慶幸。12月1日,德州交警部門清查校車時,發現這所學校接送學生的八輛車中,沒有一輛是正規的校車,全部都是普通的客運車。而這八名駕駛人中,也僅有兩位自稱有校車駕駛資格。
僅三天之后,校車出事的新聞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12月4日上午7點56分,平原縣王杲鋪鎮看水村“博遠”私立學校校長翟某駕駛一輛灰色面包車,與一輛由南向北行駛的黑色帕薩特轎車相撞,致使面包車側翻,事故導致帕薩特駕駛員、面包車駕駛員及面包車乘客共8人不同程度受傷。
其中,包括司機翟某在內的3人傷勢嚴重,一名12歲女學生腦部受傷,另一名11歲男生鎖骨骨折,其余均為輕傷,無生命危險。據了解,事故發生時,面包車上載有一名乘客及18名5至11歲學生。
幾十座的中巴車校車,小欣宇已經乘坐了快一年了,平日里上學路上,他也不會對坐什么樣的校車有什么新的感覺。
不過,從這個月開始,他對每一次坐上那輛黃色的大鼻子校車,充滿了期待和興奮。高大鮮亮的造型、完備的各種急救設施、走在馬路上的路人關注的目光,讓剛坐上大鼻子校車不久的小欣宇感覺挺好。
突出的前臉、車內溫度可到20多度、有專門的司機和照管員,這讓德州躍華幼兒園選擇坐這種校車的家長們,心里有了更大的安全感。
對于大鼻子校車給人帶來的安全踏實感,幾乎很少有人抵擋得住。“從家長和學生的面部表情,就能看出來還是大鼻子校車受歡迎。”德州交通集團客運分公司總經理陳勝軍說。
據他介紹,第一批校車第一次投入使用后,他還跟著校車去看學生和家長的反響,幾乎是每個接觸大鼻子校車的人,都贊不絕口。
“陽光”校車一期投放資金1000萬元,這些校車為美式“大鼻子”專業校車,均符合國家標準,全部安裝GPS定位系統,超速報警等功能。校車配備專用學童座椅,每個座位都設有安全帶,并增添了停車巡視功能,還配備有逃生門,車內車外360度探頭,能夠為學生提供最安全的服務,全方位保護學生乘車安全。
目前,主要為天衢中心小學、躍華學校、藍天青少年宮等學校提供校車服務。
車費上漲的苦惱
在更換大鼻子校車之前,躍華幼兒園的校車費是每個月每位學生160元,更換校車半個月了,原本坐中巴車上學孩子們直接坐上了大鼻子校車。
跟孩子們不一樣,家長們最初的興奮和踏實感,很快消失了。因為校車費要漲價的消息從更換校車第一天起,就議論開來了。
“費用再上調就太貴了,再加上線路調整之后,能保證學生在一個小時之內到達學校嗎?”學生家長王先生說,新國標校車好是好,但費用實在太高。躍華幼兒園孫園長稱,收費肯定比以前的中巴車費用要高一點,不過具體價格還未定,調價要在元旦過后了。
孫園長說,新校車使用費確實高昂,就拿12月來說,幼兒園讓原本坐中巴車的孩子直接坐上大鼻子校車,他們要往里面補貼上萬元。
一輛大鼻子校車每個月的使用費8000元,三輛每個月2.4萬元,還不算油錢。目前這種46座的校車還不是完全滿員,能回收的費用十分有限。
陳勝軍說,從今年9月份開始,他們對租車學校的指導價格是每人每月180元,到明年肯定要漲到200多元了,這部分費用如果全部轉嫁到孩子家長身上,確實有些高。
這也是德州校車數量提升緩慢的重要因素之一。據統計,全市取得校車使用許可審批的140輛,其中有兩輛為公辦學校校車,97輛為民辦學校和幼兒園校車,41輛為校車服務提供者的社會車輛。
對此,陳勝軍已經向德州市政府打了報告,在補貼和經營模式上,希望得到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比如適當補貼、減免附加稅等等,鼓勵社會力量進入校車領域。
供需困惑 何時破解
據介紹,除獲得審批的140輛校車外,登記管理的還有433輛接送學生的車輛,而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人數為59.8萬人,幼兒園幼兒人數17.5萬人,供求懸殊。
德州市教育局安全科王曉東告訴記者,根據《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學生就近入學或在寄宿制學校或托管入學,減少學生交通風險。對確實難以保障就近入學且公共交通不能滿足需要的農村地區,要采取措施保障學生獲得校車服務。
在他看來,校車安全固然重要,不過解決校車安全隱患,除了引導學校或校車使用單位及時更換國標校車,在家長觀念上,呼吁家長讓孩子就近入學,不貪便宜不坐不符合標準的校車。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大面積使用國標校車,也不太現實。畢竟高昂的成本擺在那里,即便是買來“大鼻子”校車,如果上座率不夠,也是一種資源浪費。當然,對有這方面需求的學生和學校按國家標準配置校車,教育部門是鼓勵的。
對屢禁不絕的黑校車或不達標的校車出現事故的情況,德州市繼續發展城鄉公共交通,學校周邊優先設站點,上放學時間增加發車班次,縮短發車間隔,滿足學生乘車需求。加快完善農村路網,提高農村公交線路對學校和幼兒園的覆蓋率,保障學生就近入學等,多措施緩解校車緊缺問題,保障學生的乘車安全。
而對使用非國標校車違規超載的行為,除了嚴厲打擊之外,孩子家長也應該是時候反思了,不要因為貪便宜而讓孩子坐沒有安全保障的黑校車。
首例微信反謠案結案,開治理微信謠言先河
日前,一微信公眾賬號因刊登兩篇安利企業謠言文章,其賬號運營者被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目前謠言文章已刪除,賬號運營者在其微信公眾賬號發布道歉信,并向安利公司支付1元人民幣的賠償金。此案,成為了中國首起微信傳謠訴訟案。
首開先河,用法律武器治理微信謠言
安利公司訴一微信公眾賬號謠言案,首開以法律治理微信謠言先河。
據悉,此次訴訟中涉及的兩條謠言,其一稱“安利紐崔萊蛋白粉使用轉基因大豆”,但實際上安利紐崔萊蛋白質粉原材料為非轉基因大豆,并獲得國際權威認證機構SGS的認證。為了回擊網絡謠言,從2014年9月,安利公司在紐崔萊所有含大豆分離蛋白的產品的外包裝上增加“非轉基因大豆分離蛋白”的標識。而另一條謠言則聲稱“安利老板死了,才56歲,吃了一輩子紐崔萊”。這更是子虛烏有,安利公司的創辦人理查·狄維士,現年87歲,最近還出了新書,被社會各界津津樂道。
談到此次訴訟,安利相關人士表示,“在微信上,有關安利的謠言有數千條,我們進行了投訴和舉報,現在已經刪了4000多條了,但面對每天很多新增的謠言,我們迫不得已采取法律的手段維護企業聲譽。追討1元的賠償金,意義不在于錢,是希望更多的企業、公民能夠使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抵制謠言,凈化網絡環境。”
影響深遠,依法治理將大有用武之地
安利公司被網絡謠言惡意中傷,絕不是個例。據調查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騰訊安全中心就收到舉報約6000萬條。經審核,數百萬個惡意賬號被凍結。
微信公眾平臺有關負責人表示:“謠言等有害信息的存在,將會對社會的信任關系造成破壞,從而也影響整個溝通環境的良性健康發展。”
為了應對層出不窮的網絡謠言,去年9月兩高出臺的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為打擊網絡謠言犯罪提供了量刑標準。根據司法解釋,侵權人可以被法院判令承擔50萬元以下的賠償;同時,《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條明確規定:捏造并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今年8月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網友俗稱“微信十條”)并施行,對于服務提供者的從業資質、審核機制、權限設置和違規處罰等方面做出了具體規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工信部、公安部聯合行動,在全國范圍內集中部署打擊互聯網造謠、傳謠行為。
毫無疑問,身處網絡謠言泛濫的時代,安利公司被網絡謠言惡意中傷,絕不是個例;而應對網絡謠言,安利訴一微信公眾號謠言案,也將不會是個案—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網絡謠言受害者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bapduodu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