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吉衛(wèi)華
周至縣客運公司有一位有著22年駕齡的老司機,他叫李西良,今年47歲,在地處秦嶺的108國道上,駕駛班車行駛了數(shù)十萬公里。他本是周至縣城人,但現(xiàn)在和妻子常年住在深山里,同事們戲稱他為“老山民”。從去年開始,李西良和公司其他18名司機擔起了一項重任:負責樓觀臺九年制寄宿學校的300多名學生從學校到家的接送工作。
這所學校集中了周至縣秦嶺山區(qū)及沿山8個鎮(zhèn)52個行政村的學生,大多數(shù)學生的家散居在距學校幾十公里的秦嶺深山中,沒有專門的車輛,乘車路線坡陡彎急,學生往返學校的安全成了家長們的“心病”。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從去年春季開學后,周至縣交通局、縣運管站在經(jīng)費緊張的情況下,主動承擔了這項“重任”。很快協(xié)調了4個客運公司、近20輛車,專門負責學生的接送工作。如今,學生10天一個周期的4天假,由縣交管站統(tǒng)一調配車輛接送。李西良和他的18名伙伴就又多了一個身份:“校車司機”。從此,他們也就成了這些山里娃安全運送的守護神。
6月10日早上8點,記者見到了前來接送學生的李西良,話不多、憨厚樸實是他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他告訴記者,在山路上行車,就像是在“高壓線”上行走,尤其是拉著一車娃娃。從學校到安家岐的55公里車程,正常行駛一個多小時,而他每次卻得兩個多小時。李西良說,為了這些孩子的安全。說話間,負責接送孩子的十幾輛校車都陸續(xù)到達了。說是校車,其實也沒有統(tǒng)一的標識,只是縣運管站協(xié)調的正式客運車輛固定負責學生的接送,但這對于經(jīng)費緊張的周至縣交通局來說,已屬不易。在操場上,縣運管站還安排有專人對學生接送工作進行督查,學校操場就像一個“臨時客運站”。在行車單上簽字,清點人數(shù),一切有條不紊……9點30分,李西良和伙計們組成了一個車隊,載著興奮的孩子們出發(fā)了。
記者隨行車隊行駛在最前面,順著山路望去,十幾輛校車猶如一道別致的風景,車隊經(jīng)過時,沿途車輛都會自覺讓道慢行。窗外的青山、綠水、白云、藍天,“校車”車隊浩浩蕩蕩地行駛在山間小路,孩子們嘰嘰喳喳的聲音,回蕩在山間。遇到顛簸、轉彎過后,李西良都要通過后視鏡看看后面的孩子并提醒著他們。“有這些娃在車上,有笑聲、有歌聲,可熱鬧了。”行至小王澗林場,李西良駕車駛出了108國道,進入了又窄又險的山路。11點30分,車輛到達安家岐新紅村,孩子們的家長早已等候在村口。“別急!”李西良將車停穩(wěn)打開車門,將一個個孩子護送下車。他點燃一支煙,猛抽兩口,稍作休整后,又駕車前行,因為還有3名孩子還有5公里才能到家……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bapduodu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