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北方網
作者:未知
民辦學校校車存在“監管真空”
4月底,銀川八一學校的“長鼻子”校車正式上路了,美觀獨特的造型很是“拉風”。校長田進和告訴記者,學校總共花費48萬元購買了這輛鄭州宇通牌專用校車,核載51人,每個座位均配備安全帶,車身兩側均配備安全逃生門,車內外的設置完全符合新國標要求。他說,以前學校使用的雙層校車瀕臨報廢,必須換新車了,所以他咬咬牙在學校辦學經費并不寬裕的情況下貸款20多萬,一步到位買下了這輛“長鼻子”校車。他高興地說,有了這輛新校車,不僅能用于接送學生,還可以帶著孩子們去春游。
記者了解到,我市從去年11月起,陸續有幾家民辦幼兒園開始購買新式專用校車,然而購置成本是園方不得不考慮的問題,當前大多數使用的校車都不符合新國標。記者從銀川市教育局了解到,民辦幼兒園的校車管理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目前尚有一些未經審批的托幼機構成了“監管真空”。近七成的民辦幼兒園,基于增加辦學收益的目的實行跨區域招生,招收的幼兒最遠的竟達20公里,這勢必增加校車的安全隱患。
銀川市西幼集團有學生接送車輛74輛,是我市各類學校中擁有車輛最多的。記者了解到,這些車輛如果套用新國標很多難以達標,而對于辦學機構來講一次性更換又不現實。從去年年底開始,西幼集團做出最大努力,把所有接送孩子的校車一律涂刷成黃色,并為每個車座配備安全帶。
農村學校成標準校車“盲點”
我市農村學校的學生接送問題尤其成為校車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環節。
據了解,我市農村地區中小學近年來布局調整后普遍存在學生上下學離家較遠的問題,在校車配備上非常薄弱,幾乎形成“盲點”。賀蘭縣有近6000名學生周五需乘車返家,僅依靠當地的公交車輛已無法滿足需要,多數學生只能靠步行或乘坐存在安全隱患的農用車。永寧縣同樣如此,縣城5所中學有寄宿學生5892人,每逢周五放學回家時乘車非常困難,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
蘆花學校是西夏區一所九年制寄宿制學校,現有住宿生261名。周末接送學生的部分車主為了節約成本,使用陳舊、老化的車輛,有的甚至是下線車、報廢車。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接送學生的車輛都選擇了多拉快跑。接送學生車輛無一例外嚴重超員。有時甚至因車內過度擁擠,有的小孩下車后嘔吐不止。金鳳區良田鎮園子村六隊有52名學生在15公里外的弈龍小學就讀,一些學生家長只能合租當地私家面包車接送孩子上下學,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校車“升級”還需多元化求解
靈武在校車接送學生方面的工作可以說走到了銀川市的前列,因此,在采訪中,一些校長頗為羨慕地說,校車“升級”關鍵還是在于各級政府的資金支持,如果靈武模式能夠推廣就好了。
據了解,靈武市從2006年布局調整工作開展以來先后撤并中小學40所,在教育資源配置得到優化的同時,也造成部分學生離校較遠、交通困難等問題。為此,2008年,靈武市決定在6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行校車接送試點。目前,靈武市有34輛日通勤接送學生專用車和23輛周通勤線路車,政府相應給予交通補貼,一年共補貼約444.6萬元。2011年,靈武市面向全區招聘接送學生服務企業,銀川鵬達出租汽車運輸公司中標后,企業投資1000多萬元購置了31輛接送學生的專用車,已投入接送學生工作。
自治區教育廳體衛藝處的石麗文處長告訴記者,教育部門當前已進行了相關的調查研究和數據匯總工作,將根據新國標的要求和當地實際情況,會同各個相關部門著手擬定“新國標”的配套實施方案。她表示,對于銀川市當前校車大多數不達標的現實情況,肯定要有過渡期,在加強審核、檢驗的過程中,會將存在問題的校車逐步淘汰。
銀川市教育局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校車管理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校車問題不僅僅是一個車輛的問題,牽涉到學前教育、義務教育、中小學布局調整等方方面面,解決問題要“標本兼治”。他建議,當前相關部門應建立針對校車審驗、備案管理、違法行為查處等一系列常規的校車管理制度。此外,應該通過多種途徑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普惠性的學前教育資源,依法科學規劃設置學校,科學劃分學區,從根本上解決上學接送困難的問題。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bapduodu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